首屆廣州國際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建筑產業博覽會開幕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玉霞 徐煒倫
5月8日,首屆廣州國際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建筑產業博覽會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開幕,為期3天。2024年,廣州全市建筑業總產值達8816.9億元。作為已被納入廣州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進行布局之一的“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建筑”,其目標是到2030年形成5000億元級的產業集群。廣州的建筑業探索出了哪些高科技?智能賦能建筑有哪些成效?如何助力建筑企業出海?這場展會給出了答案。
主辦方介紹,展會吸引了來自印度、烏干達、阿聯酋等20個國家駐廣州總領事館的總領事和代表們,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西班牙、法國、英國、巴西等90國共計1300余名海外客商,中建、中交、中冶、中鐵、中鐵建、廣州城投、越秀集團、珠江集團、廣州機場建投集團等500余家國內知名企業參展。
打造交流平臺,“一帶一路”海外簽約57個項目
據悉,作為國內首個聚焦“智能建造+工業化建筑”全產業鏈的國際行業盛會,大會以“數智建造 產業領航”為主題,旨在打造智能建造技術集成展示、工業化建筑產業鏈協同創新以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產業對接的綜合性國際交流平臺。
此次展覽面積超2萬平方米,5月8日開展當天現場人氣十足,還能看到不少外國采購商。眾多企業集中展示了行業最新成果,覆蓋數字建造管理平臺、智能建造裝備、建筑機器人、BIM與數字化設計等全產業鏈智慧工地解決方案,這些成果在縮短工期、降低成本、減少建筑垃圾、提高施工質量與安全性等方面展現出了顯著效益。
活動的簽約會上,“一帶一路”海外簽約成果亮眼,覆蓋亞洲、歐洲、非洲等10余個國家的57個項目,簽約了埃及新行政首都、馬來西亞英諾威等一批輻射范圍廣、帶動效應強的標志性工程,簽約額累計超820億元,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
2024年廣州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比達49.41%
據了解,在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建筑領域的技術創新方面,廣州將基于“BIM的數字化設計+部品部件工廠加工+施工現場組裝”,圍繞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裝備、裝配式裝修、智能家居等5個方面協同發力。目前廣州全市已形成11個預制構件生產基地,年設計產能超200萬立方米,產值突破7億元。2024年,廣州市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比達49.41%,超低能耗建筑試點項目數量居全國前列。
其中,中建四局軌道式機器人與云端建造工廠打造近零能耗施工標桿,研發的“智能造樓機”實現毫米級施工精度。博智林公司研發的外墻噴涂機器人、地磚鋪貼機器人已在全省百余個項目商用,在項目中應用抹灰、焊接、巡檢等20余款建筑機器人,施工效率提升30%-50%。
在場景應用方面,廣州已經建立了在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危舊房屋原拆原建等場景應用工業化建筑的項目儲備清單。
與此同時,廣州市以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為契機,聯合香港建造業議會、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成立“粵港澳智能建造產業發展聯盟”,推動技術標準互認與產業資源互通,建立技術標準互認、數據共享機制,形成開放協同的產業生態圈。廣州還建立海外技術轉移中心6個,輸出BIM全生命周期管理、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八大技術體系。
來源:金羊網